《我香港,我街道》柳廣成 ╳《來自清水的孩子》周見信 ╳《台語解放記事》石牧民
在離散的大時代底下,曾經的街道光影、景物記憶,是對時代的紀念,更是漫畫家對於記憶的再製。
此次閱讀沙龍,飛地書店邀請《台語解放記事》作者石牧民擔任主持人,與漫畫家柳廣成、周見信展開跨界對談,與讀者分享那些散落在過去記憶中,既微小卻又彌足珍貴的光陰片刻。
《我香港,我街道》(漫畫版):微物情歌
傾倒眾生之街道文學改編漫畫
鉛筆手繪呈現香港情深火熱
《我香港,我街道》I 及 II 是廣受喜愛的香港街道文學合集,現由漫畫家柳廣成將其中八篇作品改編為漫畫。香港面臨離散年代,其中部分原作者已經在臺求學、居住。柳廣成之畫風細緻寫實,擅於為青春人物造像;本書為香港的社區地景留下重要一筆,並以秀麗畫風呈現香港的魔幻想像。
📖
《來自清水的孩子》Son of Formosa
有黑暗,但仍舊有光亮;
歷經磨難,卻始終充滿力量。
本書主人翁蔡焜霖,出生於 1930 年代的台中清水,經歷過日本統治、國民政府來台、白色恐怖到解嚴後等時期。他作過學徒兵,是台中一中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因參加讀書會,他被羅織「參加非法組織」罪名,遭判刑10年、囚於綠島。蔡焜霖漫漫的人生足跡,鏡射出近代台灣的縮影——有黑暗,但仍舊有光亮;歷經磨難,卻始終充滿力量。 《來自清水的孩子》是蔡焜霖的生命故事首次以「漫畫」呈現,由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游珮芸和長期創作繪本的周見信共同創作。
📖
《台語解放記事》
「我們真正在面對的問題,始終是不學。」
台灣在戰後漫長的威權統治下,以「國語」為中心,在好幾代台灣人的大腦中,建立了打壓、歧視本土語言,獨尊華語,崇拜英語的迴路。然而,過去把華語當核心、把漢字當核心、把ㄅㄆㄇㄈ當核心、把「有沒有用」當核心的政策與觀念,卻讓我們不但華語學不好,英語學不好,連本土語言都自願放棄,講得離離落落(li-li-lak-lak)。
📖
閱讀沙龍|走上街復刻記憶——《我香港,我街道》柳廣成 ╳《來自清水的孩子》周見信
時間|09/04(三)19:30 – 21:00
地點|飛地・台北(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 170-2 號)
主講人|柳廣成、周見信
主持人|石牧民
報名方式|https://forms.gle/yxBCyf8HpFw1ud9AA
🎤
講者介紹|柳廣成
香港漫畫/插畫/動畫創作者。童年成長於日本京都,深受當地漫畫文化影響,返回香港定居後修讀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並持續創作,現定居台灣。曾出版漫畫《Ordinary Fantaisie》、《緬甸:放手一搏》、改編李昂小說《北港香爐人人插》 為漫畫,及連載短篇漫畫十餘部。柳廣成曾頻繁於《明報》與臉書粉絲專頁發表風格強烈的單頁漫畫,令人印象深刻。柳亦曾於港台多本雜誌報章等平台發表作品,以及擔當各文學作品的封面及內文插畫。
柳廣成慣以鉛筆作畫,個人風格明確,藉由筆觸強調氛圍,探索以漫畫作為表達媒介時的可能性,並嘗試解構重組「漫畫」。樸實的筆觸裡帶有強烈的情緒變化。
講者介紹|周見信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造形研究所,現就讀於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班。在圖像創作、美術教育與兒童文學之間遊走。2016 年以《小白》獲得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首獎,出版有《尋貓啟事》、《小小的大冒險》、《小松鼠與老榕樹》、《雞蛋花》、《小朱鸝》、《壹號月臺》等圖畫書。
講者介紹|石牧民 Tsio̍h Bo̍k-Bîn
戰後嬰兒潮世代的下一代。上一代是台語母語者。30 歲以後,2010 年代開始說「覺醒牌」台語,自學台語文。寫台羅,也寫教羅;寫全羅,也寫全漢,更寫羅、漢混用。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台灣文學博士。高教兼任教師。黑膠曲盤收藏家。和菓子製作者。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基督徒。喜歡講,喜歡寫。用台語(文)、華語(文)、英語(文)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