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飛地講座 / / 玩泥沙,就是正經事!

樊樂怡:在遊樂場玩耍才是正經事
——當我尋找「香港抽象遊戲地景」的前世今生
·
在1960年代末,美籍藝術家 #PaulSelinger 創造了香港第一個 #雕塑遊樂場。

隨後20年,一片片受現代建築、藝術和教育理論影響的遊戲地景,接連在這個城市誕生。

藝術工作者 #樊樂怡 從2017年起,透過實地考察、搜尋文獻、收集設計者和公眾的記憶,努力還原了多個60至80年代遊樂場的故事,並以《#香港抽象遊戲地景》一書梳理遊樂空間與國際潮流及香港社會發展的關係。

在這次講座中,樊樂怡會分享相關研究經歷,亦會播放一齣當年由 #Selinger 親自拍攝的紀錄片,這部非!常!珍!貴!的影片記錄了60年代 #石籬遊樂場 的建造過程、藝術家對建築工匠和孩童的關懷。錯過這次播映,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見到囉~

歡迎對城市建築、設計、文化遺產、兒童教育等範疇有興趣的讀者一起交流,討論對遊樂空間的記憶與展望!

*活動自由參與,歡迎事先報名*

─── 🛝─── 🎈 ─── 🎠 ───

在遊樂場玩耍才是正經事
——當我尋找「香港抽象遊戲地景」的前世今生

▍講者:樊樂怡(藝術策劃人)
▍時間:11 月 8 日(三)19:00-20:30
▍地點:台北飛地書店

免費入場,歡迎事先報名:https://forms.gle/hy8ooM5TMJpgkosCA
(#飛地公民享保留席

─── 🛝─── 🎈 ─── 🎠 ───

|講者簡介|

樊樂怡

香港的策劃人,先後修讀建築和藝術,現職藝術策劃,藉着策展、研究和創作,探尋環境、自然、歷史和社區的關係。從2017年起,受一幀遊樂場舊照片啟發,踏上研究遊戲地景歷史的旅程,2018年和2020年先後獲得 M+ / Design Trust研究資助及香港藝術發展局項目資助。其著作《香港抽象遊戲地景》收錄了石籬遊樂場、坪石邨、沙角邨等多個經典案例,探索藝術×設計×建築×園境×教育×城市規劃的跨界實驗場域,將尋常遊樂場接上國際設計史的拼圖,填補了香港設計史的一大空白。2023年增訂版加入全新內容,包括沙角邨建築師訪談,以及有關二陂坊遊樂場的對談紀錄,邀請讀者共同關注設計史、城市空間和我們的未來。

─── 🛝─── 🎈 ─── 🎠 ───

#香港是個遊樂場

#跟著香港抽象遊戲地景去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