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地開春活動第一彈 🧨
《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作者彭展華降落飛地!
除了分享叫好叫座的書籍與展覽,
還會親自帶來粗獷建築周邊文創,
對主題感興趣的朋友千萬別錯過難得機會🪐
——。——。活動資訊 ——。——。
粗獷主義(#Brutalism)源於戰後1950年代英國,當地建築師提倡「As Found」概念:追求真實的材料運用,如實地設計當下現況,讓建築呈現最客觀的現實。當時戰後英國急切需要重建,粗獷建築成為回應社會問題的最佳答案。其後更於60至80年代在全球盛行,卻日漸隨年月和社會發展而破落、消失。
近年世界各地開始重新關注粗獷建築,其中有著名的德國「SOS Brutalism」行動,調查全球案例,並提出搶救的迫切性。
在香港去年出版的《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和展覽都成為熱話,除了感嘆「#原來香港曾經有咁靚的建築」,我們又可怎樣理解表象背後的含義,當時香港的時代背景,社會風俗如何催生本地的粗獷建築?來到今天,粗獷主義又是否有可能捲土重來?
時間|2月21日(三) 19:00-20:30
地點|#飛地書店
講者|#彭展華
註冊建築師,Docomomo香港分會成員,曾於倫敦、維也納及上海生活。近年持續研究本地粗獷建築歷史, 2021年「粗!──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展覽成功引起公眾注意,吸引逾20家媒體報導。該展覽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年獎、台灣金點獎標章及英國Dezeen Awards 評審大獎。曾於香港M+、大館及倫敦C20 Society分享研究成果。
——。——。🏢——。——。
📖《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書介 📖
❝ 由零開始,還原本地粗獷建築的精神面貌 ❞
多年來粗獷建築均被誤解,有人認為與城市空間格格不入,另外也有人批評混凝土外觀冰冷無味,殘破不堪。有人嫌它醜,更多人其實是一無所知。
1960至1980年代為戰後與經濟起飛之間的年代,香港開始與世界脈搏同步呼吸。本書介紹的20組香港粗獷建築及12位建築師的故事,展現出緊貼世界潮流的觸覺。
前衛的設計,令本土的城市風景增添了國際化的色彩。同時也反映當時的人文風景:樸實無華,追求基本生活的精神。
長達三年的研究試圖填補歷史的空白,打開討論的大門,讓專業人士、保育專家和普羅大眾共同尋找這批建築的「未知的」命運:是「去」?或是「留」?
出版|香港三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