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價格:€15
首刷限量印簽版 馬尼尼為手繪+簽名
很多很多年後,當鄉愁終於可以正正當當的怒放,我手上剩下一撮難看的花芯。
作者介紹
目錄
1 我的父母沒甚麼好寫的
2 瘋人院在森林裡
3 他們吸飽了鹹濕的海風
4 單身山
5 到另一個世界去消滅人類
6 從黑色的炭出來的鬼
7 那種鳥發出的假笑聲
8 一座有鳥嘴的神
9 好人病壞人病都給醫生看過了
10 我的洞變成她的垃圾桶
11 一張米白色的行軍床
12 她去大水溝坐船了
13 南海飛來的燕子變多了
14 中了黑頭病的樹
15 啤啤鳥
16 太陽不會追月亮
17 把我的骨灰撒在紅樹林
18 我阿公賣掉的船
19 年邁的空曠
20 回程有一些雨
21 尾聲
後記
序
推薦序
躲在母親荒廢的乳房裡
房慧真
「鬼者,歸也。其精氣歸於天,肉歸於地,血歸於水,脈歸於澤,聲歸於雷,動作歸於風,眼歸於日月,骨歸於木,筋歸於山,齒歸於石,油膏歸於露,毛髮歸於草,呼吸之氣化為亡靈而歸於幽冥之間。」—《韓詩外傳》
生活在台北逾二十年的馬華作家馬尼尼為,以往的文字創作以詩、散文為主,《故鄉無用》是第一本長篇小說。這是馬尼尼為第二次寫故鄉,上一本《沒有大路》(2018):「我硬是要不斷地寫下去。成為被家人謾罵的對象。我正要成為一位背棄故鄉的人。正在成為不孝子。」《故鄉無用》開門見山就說「我的父母沒什麼好寫的」。扉頁獻給阿嬌姨,從家族裡最沒有用的阿嬌姨說起,阿嬌姨到新加坡打過工,做過美髮院,後來疑似被下降頭,成了撿破爛的人,用撿來的破爛換一點錢買貓糧,和幾隻野貓還有牠們的貓屎一起躺在破廟裡。阿嬌姨在流浪漢和遊民中打轉,和孤苦無依的男人談婚論嫁、相濡以沫。敘事者「我」在故鄉唯一能與之相濡以沫的就是阿嬌姨,因為我愛貓,阿嬌姨也愛貓,我無所事事終日溜達,阿嬌姨也愛溜達,我愛逛破爛(二手商品)店,阿嬌姨愛撿破爛。我和阿嬌姨的不同之處是,我是從台灣回來的人,理應成為有用的人,卻成為廢物(全書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我並不是唯一失敗的例子,我的同儕友伴,來台灣讀經濟系化學系生物系電機系,大學畢業還繼續攻讀碩士,回到故鄉成了除白蟻的人、賣珍珠奶茶的人、教象棋的人,「去台灣回來不會賺大錢,去了也不會有前途。只是至少出去過了,回來也會安份一點」。
外婆生養眾多,十四個孩子只能供應一個去台灣,二舅是家中唯一知識份子,台大電機畢業,回去沒工作,後來學腳底按摩,輾轉到新加坡醫院當清潔工。下一代的「我」也成了知識份子,嗜書如命,還寫書出書。我回鄉探望小學老師,老師見到掉滿一地的黃花就詩興大發,恭喜我成為作家,我回答「才沒有,我只是打掃工。」《多年後我憶起台北》的開場詩:「像我這麼會寫的人∕還是每天洗碗掃地洗地做勞力∕神絕對是公平的」。
馬尼尼為的作品是詩,是詩化散文,也是自傳型小說,文體只是形諸於外的容器,旺盛的寫作趨力流動其中,彼此互文。在台北「我」有母職,餵養街貓,還是動物收容所志工,日日像上班那樣定時創作,偶爾會穿上作家人皮去授課或演講。以世俗標準來看,「我」再怎麼樣也稱不上「無用」。無用的窄化意義是不上班,沒有固定工作,創作在此是任性妄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了無賴、騙子、廢物,「或許我就是一個詐取生活費的騙子。或是玩弄文字的騙子。一個無業的陋妻。終日在紙上做鬼。…若無其事地寄生於台北。」「身為成年人能夠這樣任性地活著是憑什麼我不是沒有想過。成為別人眼中不去上班的廢物。不會賺錢的廢物。」(《我的美術系少年》)
格里高爾‧薩姆沙「變形」的前夕,是多年不曾請過一次病假,他的工作是每天清晨搭上第一班五點出發的火車,到各地推銷商品。格里高爾醒來一邊發覺自己變成甲蟲,另一邊還在琢磨是否要趕七點那班火車,否則老闆必定會夥同商業保險公司(正是現實中卡夫卡從事的工作)的醫生一同前來「揭穿」他,在雇主眼中,「根本沒有任何真正的病人存在,有的只是那些身體完全健康,但卻不想去上班的懶人。」
「我」在台北用貓毛編織卡夫卡的冷酷迷宮,不上班,不討公婆丈夫喜歡,不當賢妻良母都是一種抵抗。前幾本書寫到公婆離世、小叔搬離、丈夫遠走,心願已遂,只剩下「上班」仍然像邪惡的大風車不停旋轉,「我」宛如穿著一身破銅爛鐵的唐吉訶德持續不斷朝它砍了又砍,總也除不盡。
除也除不盡,直到回到故鄉,風車的幻影尾隨,深層的焦慮仍在。「無用」的廢物論可說是貫穿馬尼尼為作品裡最持久的母題,「我一邊忙著寫作,一邊感受我在他們眼中徹底的無用。」「我媽媽知道我很熟練貓狗,像她熟練泥土一樣、熟練果樹種菜一樣。她不知道我熟練寫作,可以把壞的寫掉。當然我是騙她的,我自己對未來也很茫然。」(《故鄉無用》)
(未完,全文收錄書中)
詳細資料
- ISBN:9780020240679
- 規格:平裝 / 284頁 / 14.8 x 21 x 1.4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